国家大剧院院长:将有更多国风IP涌现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刘玥晴 张杨彬)中华文化经典改编作品最近数月来接连“出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日前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2025年,将有更多国风IP涌现,将有更多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的作品“火起来”。

2024年5月10至12日,作为“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系列开幕演出,由上海歌剧院创制的原创舞剧《永和九年——兰亭集序·舞传》亮相国家大剧院。图为5月9日晚,《永和九年》彩排观摩活动现场。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精品国风IP应具备哪些特质?在王宁看来,文化底蕴与技术创新缺一不可。他指出,国家大剧院建院17年来,制作的很多演出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灵感、养分,并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赋能。
以去年推出的京剧《白蛇传》为例,王宁介绍,该剧在音乐、舞美、剧本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将传统音乐与数字音乐相结合,还利用多媒体动态屏幕拓宽舞台场景。“既有传统内核又兼具时代新意的剧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他说。
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到国家大剧院欣赏演出的观众中,有50%在35岁以下。王宁注意到,年轻观众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观剧感受。他续指,若国风IP得到年轻人青睐,将收获较高网络讨论度,有利于相关剧目口碑二次传播。
此外,通过对《茶花女》《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世界经典剧目IP的观察,王宁发现,能引发情感共鸣的题材更受各国观众喜爱,更容易“走出去”。
因此,他认为,在打造国风IP时,应全面梳理和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为传统理念赋予当代认同,既借力经典IP的认知度,又贴近观众生活。
谈及进一步推动国风IP出海,王宁建议,应用XR(扩展现实)等技术,为其呈现和传播提供新方式,以沉浸式享受吸引各国观众,与世界建立连接。
“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核,用创新形式为传统经典剧目增添活力与生机,更好地满足当代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是我们要坚持去做的事情。”王宁表示。
责任编辑:张亮
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竹简在湖北展出
10月28日,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推出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开幕。
2025-10-29
抗战剧《阵地》获好评:揭示文艺与时代共振的内在逻辑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10月22日在京主办的座谈会上,电视剧《阵地》获得好评。
2025-10-23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黄金缕”特展亮相北京
“黄金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梦蝶轩古代金器展”22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黄金缕”源自五代诗人冯延巳诗句,既呼应金器的华美质感,也寓意黄金作为文明交流纽带的内涵。
2025-10-23
了解中医药知识 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各地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主题活动,让大家了解中医药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2025-10-23
“云海相望——云冈石窟艺术特展”在沪开幕
10月9日,“云海相望——云冈石窟艺术特展”在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趣看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展览采用“双展区”布展模式,汇聚云冈文物、3D复原石窟、当代艺术作品,还包含VR交互体验和原创数字艺术展演等。
2025-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