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19年,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9月9日,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任达兵吹响哨子,召集学生一起出发去学校。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这是9月9日拍摄的花垣河,湘黔两省以河为界,河流左岸为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右岸为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无人机照片)。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任达兵(右三)护送学生乘坐渡船跨省上学。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任达兵护送学生跨省上学。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任达兵(左二)在护送学生跨省上学途中遇到自己的小学老师龙林刚(右二)。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任达兵(右一)护送学生上学。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任达兵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友谊小学给学生上课。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任达兵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友谊小学给学生上课。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任达兵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友谊小学给学生辅导功课。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友谊小学的师生在集合准备放学(无人机照片)。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友谊小学,任达兵(后排右)与同事在指导学生练习苗鼓。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友谊小学,任达兵护送学生放学离开校园。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放学后,任达兵(右一)护送学生乘坐渡船回家。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放学后,任达兵护送学生乘坐渡船回家(无人机照片)。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任达兵(左二)护送学生放学。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9月9日,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任达兵(左二)护送学生放学。
秋日清晨,湘黔两省边界,雨后的薄雾还来不及散去,任达兵一如既往早早站在村口,吹响手中的哨子,这是19年来任老师与孩子们约好的上学“集结号”。
家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晚森村的乡村教师任达兵,是如今在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磨老友谊小学任教的唯一一名贵州籍教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磨老村,与贵州省境内的晚森村隔着一条花垣河。磨老友谊小学位于湖南省一侧的磨老村内,由湖南省与贵州省共建共管。贵州一侧的晚森村学生要乘坐渡船跨过花垣河上学。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2006年以来,任达兵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上学、渡河、放学的重任。渡船最初是小木船,后来几经更新,变成了如今的轮渡船,渡江学生从最多时的40多人降至本学期的5人。19年来,任达兵护送上学的学生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他用爱心与责任,在湘黔边界守护孩子们的跨省上学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责任编辑:张亮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
9月15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云南昆明开幕。
2025-09-16

我国科研人员在无机光伏材料薄膜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南京邮电大学获悉,该校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和辛颢教授团队,用溶液法获得大面积“铜锌锡硫硒”光伏薄膜,并以10.1%的光电转化效率,验证了无机化合物制备柔性光伏材料的产业化潜力。
2025-09-16

天龙三号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成功
由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15日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海上平台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
2025-09-16

温州港首条中东国际航线开通
为保障航线顺利开通和滚装船首航成功,温州海事部门联合多家单位,制定“一船一策”保障方案,开辟24小时“优先查验”绿色通道,实施“远程预检+登轮检查”等,全方位保障船舶运输安全。浙江海事局供图
2025-09-16

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
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