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全运舞台 港澳闪耀

2025-11-20 18:16:02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当《天海一心》主题歌

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唱响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在光影交织中拉开帷幕

这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

联合举办的全运会

↑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开幕式现场。

由广东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组成的东道主方阵并肩入场

现场掌声雷动 欢呼四起

↑11月9日,广东省体育代表团、香港特别行政区体育代表团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体育代表团在入场仪式上共同入场。

粤港澳三地火炬手

踏浪而来 拾级而上

点燃全运会主火炬

全场观众热血沸腾

气氛达到最顶点

↑11月9日,火炬手苏炳添(中)、张家朗(右)、李祎在开幕式现场跑向主火炬。

 ↑11月9日,火炬手苏炳添(中)、张家朗(左)、李祎点燃主火炬后向观众致意。

本届全运会

香港派出600多名运动员

代表团总人数超1800人

规模创参加全运会以来历史之最

↑11月15日,香港队选手奥斯卡(右)在铁人三项男子个人比赛中。

 ↑11月17日,香港队选手赖祯敏在马术场地障碍团体赛比赛中。

 ↑11月19日,香港队选手黄泽林在网球男单半决赛比赛中。

香港赛区6个场馆承办8个竞技项目

为不同赛事组织多轮测试赛

共委任16000多名志愿者

组成香港历来最大的义工团队

共同搭建“流动的桥梁”

↑这是举办全运会击剑、七人制橄榄球和男子手球等比赛的香港启德体育园(2024年12月8日摄)。

 ↑这是举办全运会场地自行车比赛的香港单车馆(10月26日摄)。

 ↑11月15日,志愿者在路旁为参加田径项目女子马拉松比赛的选手加油。

澳门代表团总人数超400人

7个场馆承办5个比赛项目

3500名志愿者深度投入服务

全力以赴共赴全运之约

↑11月16日,澳门队选手朱雨玲在乒乓球女子单打铜牌赛中发球。

 ↑11月9日,澳门队选手何锶朗在网球青年组男子团体第1轮单打比赛中回球。

 ↑这是举办全运会排球女子成年组比赛的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10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

↑11月15日,澳门赛区志愿者在比赛场地所在的澳门永利皇宫南门户外草坪迎接观众到来。

全运赛场上

港澳运动员奋力拼搏 屡创佳绩

香港代表团金牌数再创新高

在游泳、场地自行车等项目上

勇夺多枚金牌

↑11月15日,冠军香港队选手何诗蓓在游泳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颁奖仪式后。

 ↑11月17日,冠军香港队选手李思颖(左一)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全能赛记分赛中。

 ↑11月14日,冠军香港队(中)、亚军山东队(左)、季军北京队(右)在7人制橄榄球男子颁奖仪式上合影。

 ↑11月19日,香港队选手和教练在男子花剑团体金牌赛夺冠后向观众致意。

澳门运动员获得

空手道男子业余组团体型赛冠军

澳门队首次在全运会群众赛事中夺金

女飞人吕艳兰首次闯入百米决赛

打破历史 令人振奋

 ↑11月6日,冠军澳门队在空手道男子业余组团体型决赛颁奖仪式上。

 ↑11月16日,澳门队选手吕艳兰在田径女子100米预赛赛中。她最终晋级决赛。

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

两个“首次”跨境赛事

创造全运会历史的同时

彰显港澳赛区办赛水平

充分体现大湾区

协同发展的强大优势

↑11月8日,选手在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决赛中经过港珠澳大桥。

 ↑11月15日,选手在田径项目男子马拉松比赛中经过深圳湾体育中心。

 ↑11月15日,选手在田径项目男子马拉松比赛中经过深圳湾口岸。

家门口举办的全运会

亦让港澳民众振奋不已

人们观赛热情高涨

赛场秒变“主场”

体育盛事提振文旅消费

“体育+旅游”模式持续升温

更多旅客和运动爱好者走进港澳

感受“国际旅游城市”

“世界文化遗产之城”风采

↑11月16日,观众在击剑男子花剑个人铜牌赛现场为香港队选手张家朗加油。

 ↑11月11日,在澳门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女子排球成年组小组赛B组比赛中,观众在比赛现场加油助威。

 ↑11月11日,在香港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篮球男子22岁以下组小组赛中,现场主持人在比赛间隙带着吉祥物与观众互动。

体育是最好的沟通语言

粤港澳三地合办全运会

既是办赛史上的创举

更是“一国两制”

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这场承载着三地同心愿景

寄托着全民体育期盼的盛会

必将书写崭新的湾区记忆

进一步推进融合发展新篇章

记者:李鑫、胡虎虎、肖艺九、李一博、杜宇、陈斌、毛思倩、邓华、梁旭、吴鲁、吕小炜、张金加、王申、陈铎、朱炜、冯开华、张晨霖、薛宇舸、江汉、颜麟蕴、孙凡越、丁增尼达

责任编辑:张亮

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忘记密码
登 录
未注册过今日文摘的手机号,我们将自动帮你注册账号登录或完成注册即代表你同意用户协议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