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农业分论坛在上海举办

中国网讯(记者王瑞芳)11月5日下午,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农业分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以“韧性与创新:不确定外部环境下的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共同主办,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共同承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出席并致辞。中国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挪威农业和食品部国务秘书布瑞克、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家祖莱格、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等出席论坛并发言。国际国内政商学界的3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
张治礼指出,当前农业国际贸易正行进在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航道上,保护主义的“逆风”扰乱了农业国际贸易秩序,地缘冲突的“寒流”阻碍了农业国际贸易顺畅,极端天气的“频发”冲击了农业国际贸易基础,多重市场的“投机”影响了农业国际贸易预期。张治礼表示,中国农业农村部愿同各国一道,携手采取务实行动,坚定不移推动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协同,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强化创新驱动,共同培育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能;强化分工合作,共同提升农业国际贸易体系的韧性;强化信息共享,共同引导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预期。
本届论坛设置主旨演讲及两个专题讨论环节——“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影响及挑战”和“应对不确定性挑战、实现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和实践路径”。与会嘉宾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农业银行作为面向“三农”的国有大型银行,在助力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中成效显著。截至9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近五年累计办理农业“走出去”相关业务260亿元。对于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三点建议,深化政策协同共建农业贸易助推器、优化服务升级培育农业贸易生态圈、强化科技创新打造农业贸易新引擎。他表示,农业银行将继续强化对农业科技的金融支持,深化种业振兴金融服务,加大设施农业支持力度,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作出更多金融贡献。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指出,不确定性对贸易企业而言体现为关税剧变、非关税突变、供需巨变和供应链阻断的 “三变一断”。这些不确定性,对农业贸易的边际效应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从数据来看,中国农产品贸易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他指出,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可概括为四大 “前所未有” 。第一个是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为我国全面融入世界市场释放了前所未有的潜力;第二个是巨大的农产品进口量为全球各国农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第三个是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为国内经济社会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贡献;第四个是大量农产品进口对国内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可谓前所未有。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具备强大的内循环,我们才能更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挪威农业和食品部国务秘书布瑞克指出,中国已成为挪威海鲜第三大出口市场,较去年的第六位实现了显著增长,双方在贸易上的合作离不开稳定的制度环境,这也正是通过两国在海产品市场准入和贸易方面开展的建设性合作才得以实现的。通过持续的对话和互信必将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享受到挪威海洋的馈赠。
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家祖莱格表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作为应对相关问题的最稳妥的工具,正处于改革阶段,核心在于平衡韧性、安全与贸易促进等目标。他强调,解决全球农业贸易挑战需秉持多边主义,推动世贸组织提高效能。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认为,当前农业国际贸易最大不确定性源于美国的不可预见性,其政策朝令夕改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使农业贸易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受损,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美国大豆无法卖到中国的原因。希望美国政府真正履行大国责任,认真对待众多美国的企业。他认为,实现自由贸易,逐步地移除自由贸易障碍,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表示,作为800多家在华美国企业的代表,中国美国商会通过调研发现,当前美国在华企业最大担忧是中美关系。经过双方对话,目前已经有一些协定达成,现在美国大豆又可以销售到中国了,希望在未来能取得更多成果。农业对美国和中国都非常重要,中美互为非常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未来希望能有更加公平的贸易。
山东省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表示,潍坊是农业大市,去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8.7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农机年产值占到全国的1/6,29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选“中国500强”,蔬菜、畜禽、花卉、农机和玉米5个产业的全产业链产值过千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潍坊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农产品出口额达9.3亿元,同比增长45.8%,进一步打开了新兴市场的大门,扩大了潍坊农业的影响力。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吉姆·萨特指出,大豆是美国最重要的出口作物之一,而经贸摩擦给美国大豆出口带来挑战。豆农也在应对市场变化,通过存储调节上市节奏,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市场。他认为,保证农业贸易和大豆贸易不再被武器化,有助于实现贸易的平衡。
中粮集团总经理助理陈刚表示,推动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需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全链条合作生态。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将分散的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环节整合为透明可信的网络,无论是面对气候异常,还是物流中断等突发情况,各方参与者基于实时可信的数据协同响应,将风险管理从事后的补救措施或补偿措施,转变为事中可控,再向事前预判提升,解决信息不透明与风险不可控问题。中粮集团依托电子提单、数字支付技术推进了支付环节的贸易数字化便是例证。他表示,中粮将已有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向全球开放,把技术经验与全球产业共享,为构建更稳健的粮食供应链体系,实现更便利的全球贸易贡献力量。
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农业事务负责人劳德米尔·穆勒表示,科学驱动的热带农业模式,使得巴西农业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也使得巴西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从主要的粮食进口国转型为重要的农业出口国,而中国是巴西重要的农业贸易伙伴。未来两国需要进一步推动信息沟通和交流,增强合作的透明度以及信任,将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建红表示,面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带来的出口额下降、成本上升等问题,集团通过多举措积极应对。一方面推进市场多元化。在对美出口受阻、出口总额降幅预计超40%的情况下,积极开拓欧盟、东南亚等市场,将整体出口降幅控制在10%以内;同时发力国内线上渠道,例如与东方甄选等合作,单场金鲳鱼直播销售额达600万元。另一方面研发水产新产品,拓展应用场景。在产品设计、食品安全、成本、质量等各个领域,创造自己的优势。他相信,食品行业可以变化,也可以波动,但是它不会消失,只要能够树立自身优势,一定可以找到好的出路。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负责人韦正林在对论坛进行总结时表示,本届论坛的特征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第一个是“稳”。专题讨论展现出一种冷静应对的理性思考和务实合作的积极姿态,聚焦于如何在变局中稳住农业国际贸易。各界别嘉宾都表达了对稳定供应链、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合作机制的共同诉求,展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战略定力。第二个是“准”。各位嘉宾的发言,体现了对国际形势的精准分析,对市场需求的精确反映,更体现了对自身优势的精准认知。第三个是“实”。各位嘉宾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分享了稳定农业生产、强化科技赋能、创新贸易模式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经过深入研讨交流,各位嘉宾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务实建议。下一步,要把凝聚的共识转化为行动,把分享的经验转化为实践,把探索的路径转化为成果。
责任编辑:张亮
同比增长3.6% 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平稳增长
海关总署今天(7日)对外公布,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平稳增长,进出口总值37.31万亿元,同比增长3.6%。
2025-11-08
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农业分论坛在上海举办
11月5日下午,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农业分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以“韧性与创新:不确定外部环境下的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共同主办,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共同承办。
2025-11-06
顶住压力稳中有进 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呈现五大特点
国家发改委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表示,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我国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
2025-10-31
前9个月我国邮政寄递业务量完成1582.6亿件 同比增长15%。
记者23日从国家邮政局获悉,前9个月,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582.6亿件,同比增长15%。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450.8亿件,同比增长17.2%。
2025-10-23
“十四五”亮点丨60%全球专利领跑!AI激活数字经济新引擎
“十四五”以来,我国在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2025-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