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南极考察快速进入绿色能源时代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周圆、黄韬铭)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孙宏斌表示,随着中国南极秦岭站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启用、《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十二年发展纲要》发布等,中国技术和理念正推动南极考察快速进入绿色能源时代。
“如何在南极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是全球科学界的重要议题。”孙宏斌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南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技支撑战略”启动会上说,各国在南极已经建立超90个科考站和营地,能源消耗总量不断上升,其中燃油消耗占比超90%,科考产生的污染物与碳排放逐年增加。
图为中国南极秦岭站新能源系统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硬件设施。新华社记者黄韬铭 摄
孙宏斌介绍,中国率先践行绿色考察倡议。比如南极秦岭站于今年3月启用新能源系统,清洁能源比例最高可达60%以上,在无风无光的情况下,可为站区提供约2.5小时供电,保障考察站科研设备和基本生活设施短期纯绿色运行。这也标志着中国在极地能源设备和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此外,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等编制的《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十二年发展纲要》以2025年、2030年、2035年为重要时间节点,划定初步转型期、加速推进期、巩固完善期“三步走”的发展路径,为南极清洁能源装备、系统、运维等关键技术研发提供方向指导,为中国率先建成南极科学考察清洁能源供给系统奠定基础。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前主席、韩国国家极地研究委员会主席金礼东告诉记者,面对南极科考站清洁能源需求,中国聚焦极寒环境技术突破,通过分阶段推进太阳能、风能与氢能等新能源装备的应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效率,系统解决极地能源稳定供应难题,为科考站低碳化运行提供可行路径。这一举措既响应全球环保共识,也为南极科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张亮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
9月15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云南昆明开幕。
2025-09-16

我国科研人员在无机光伏材料薄膜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南京邮电大学获悉,该校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和辛颢教授团队,用溶液法获得大面积“铜锌锡硫硒”光伏薄膜,并以10.1%的光电转化效率,验证了无机化合物制备柔性光伏材料的产业化潜力。
2025-09-16

天龙三号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成功
由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15日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海上平台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
2025-09-16

温州港首条中东国际航线开通
为保障航线顺利开通和滚装船首航成功,温州海事部门联合多家单位,制定“一船一策”保障方案,开辟24小时“优先查验”绿色通道,实施“远程预检+登轮检查”等,全方位保障船舶运输安全。浙江海事局供图
2025-09-16

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
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