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中国”活力满满——春运首日一线观察
14日,2025年春运正式启幕。
一场预计90亿人次、创纪录的“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迁徙”开始在华夏大地发生,“流动的中国”再次展现出满满的活力。
据中国交通部门预计,为期40天的春运里,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分别有望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也是包含8天春节长假的春运。“探亲、旅游等出行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激发,推动春运客流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持续增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竺松说。
■铁路部门加大客运能力投放
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的高铁是春运主力。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加大客运能力投放。
铁路部门充分运用新线、新站、新装备,发挥高铁成网运营优势,在一季度列车运行图基础上,1月14日零时起实施春运列车运行图,进一步加大客运能力供给,在客流集中的热门线路和区段增开临时旅客列车,安排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杭州至成都、重庆、武汉、南昌,北京至沈阳、太原等城市间增开夜间高铁,全国铁路日均安排开行旅客列车超1.4万列,每日可增加座席50万个,客座能力同比增长4%左右。
1月14日,小朋友在铁路工作人员陪同下乘上从乌鲁木齐站发往和田的T9526次火车。(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民航旅客运输量有望创同期历史新高
记者从中国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了解到,今年春运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将超过9000万人次。民航加大热门机场、热点航线运力供给,日均航班计划约1.85万班。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间的传统热门航线客流仍非常集中,是民航春运保障的主通道。
去冰雪大世界转一转、在非遗文化景点打卡、到海边享受阳光沙滩……不少航空公司新开的“小众”航线,热度也在上升。从航空订票数据看,北方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等“冰雪游”目的地和南方海口、三亚等“避寒游”目的地旅客量都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吉林延吉等“小众”目的地机票订单也增长迅速。
1月14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内旅客熙熙攘攘。(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预计跨区域自驾人员出行规模达72亿人次
2025年春运,自驾出行居于主体地位,预计跨区域自驾人员出行规模达72亿人次,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
1月1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港,新能源车排队驶入新能源车专用运输船“绿源二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如何保障公众平安顺利出行?
根据日前召开的2025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有关方面将强化道路疏堵保畅,做好旅客出行提示引导,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备供给;加强恶劣天气预报预警,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全力保障2025年春运平安有序运行。
列车飞驰、飞机起落、车流穿梭、轮船往来。春运首日,各地火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热闹非凡,大批务工人员、学生及探亲旅客踏上返乡的旅程。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任编辑:张亮

“赛事经济”加速度 跨界联动全链条消费场景
随着全国多地体育赛事人气高涨,赛事经济不仅充分激活上下游全产业链,更跨界联动文博、餐饮、酒店住宿、商超、娱乐、会展等多业态,发挥着流量入口和消费引擎的重要作用。
2025-04-03

对中国芯片挥舞关税大棒,难让美国“再次伟大”
3月1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专门举行听证会,聚焦对中国生产的传统芯片(成熟制程芯片)进一步加征关税问题。
2025-03-14

筑牢“中国天眼”安全运行法治屏障
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
2025-02-26

新华时评·中央一号文件|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3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这再次表明,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25-02-26

封禁TikTok:美式“权力游戏”下的肥皂剧
美国西部时间18日19时30分,当TikTok宣布对美国用户关停服务时,这场持续4年多的美国政府“猎杀TikTok”行动,似乎将以“美式霸权”的胜利而告终。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