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数据保护:别总靠事后“打补丁”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隐私数据保护:别总靠事后“打补丁”
新华社记者梁建强
智能汽车数据隐私泄露问题近日再度引发公众关注。一位智能汽车车主发现,他的汽车AI能轻松掌握自己近一个月的全部出行信息。联系到近期几起数据泄露事件,公众对于智能汽车用户数据信息“裸奔”的担忧再起。
为强化智能汽车数据隐私保护,近年来,有关部门做了不少工作:无论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列出相关规定,还是出台《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都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不过,随着当前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问题一直层出不穷:一些车企用户的敏感信息被频频暴露于公众视野,车内隐私视频被随意泄露等事件,更是时有发生。
智能科技跑得快,监管脚步不能慢。智能汽车数据隐私泄露,别总是出了事再立规,让广大车主信息一次次在监管盲区下被“裸奔”。
隐私数据保护,不能总靠事后“打补丁”。相关部门要正视消费者对数据隐私保护的迫切需求,加强前瞻性、预判性监管,加快推进法律法规的完善,列出“禁区”详情,进一步明确违法处罚措施。
车企对个人信息收集、存储、应用的规模越大、范围越广,就越要有严格的边界约束和对等的风险防范机制。要提前明确信息监管红线,对智能驾驶数据的使用做到有规可循,并根据技术发展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对技术服务商行为的规范引导。
同时,对一些车企恶意搜集信息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实施重拳打击。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隐私数据保护应被视为“头等大事”。汽车智能化是发展趋势,但不应以泄露车主隐私为代价。只有系好数据隐私的“安全带”,更加重视保护公众合法权益,智能汽车行业才能行稳致远,科技才能更好造福人类。
责任编辑:张亮

“赛事经济”加速度 跨界联动全链条消费场景
随着全国多地体育赛事人气高涨,赛事经济不仅充分激活上下游全产业链,更跨界联动文博、餐饮、酒店住宿、商超、娱乐、会展等多业态,发挥着流量入口和消费引擎的重要作用。
2025-04-03

对中国芯片挥舞关税大棒,难让美国“再次伟大”
3月1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专门举行听证会,聚焦对中国生产的传统芯片(成熟制程芯片)进一步加征关税问题。
2025-03-14

筑牢“中国天眼”安全运行法治屏障
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
2025-02-26

新华时评·中央一号文件|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3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这再次表明,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25-02-26

封禁TikTok:美式“权力游戏”下的肥皂剧
美国西部时间18日19时30分,当TikTok宣布对美国用户关停服务时,这场持续4年多的美国政府“猎杀TikTok”行动,似乎将以“美式霸权”的胜利而告终。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