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南极考察快速进入绿色能源时代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周圆、黄韬铭)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孙宏斌表示,随着中国南极秦岭站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启用、《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十二年发展纲要》发布等,中国技术和理念正推动南极考察快速进入绿色能源时代。
“如何在南极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是全球科学界的重要议题。”孙宏斌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南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技支撑战略”启动会上说,各国在南极已经建立超90个科考站和营地,能源消耗总量不断上升,其中燃油消耗占比超90%,科考产生的污染物与碳排放逐年增加。
图为中国南极秦岭站新能源系统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硬件设施。新华社记者黄韬铭 摄
孙宏斌介绍,中国率先践行绿色考察倡议。比如南极秦岭站于今年3月启用新能源系统,清洁能源比例最高可达60%以上,在无风无光的情况下,可为站区提供约2.5小时供电,保障考察站科研设备和基本生活设施短期纯绿色运行。这也标志着中国在极地能源设备和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此外,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等编制的《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十二年发展纲要》以2025年、2030年、2035年为重要时间节点,划定初步转型期、加速推进期、巩固完善期“三步走”的发展路径,为南极清洁能源装备、系统、运维等关键技术研发提供方向指导,为中国率先建成南极科学考察清洁能源供给系统奠定基础。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前主席、韩国国家极地研究委员会主席金礼东告诉记者,面对南极科考站清洁能源需求,中国聚焦极寒环境技术突破,通过分阶段推进太阳能、风能与氢能等新能源装备的应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效率,系统解决极地能源稳定供应难题,为科考站低碳化运行提供可行路径。这一举措既响应全球环保共识,也为南极科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张亮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通电话
2025-08-12

甘肃榆中:武警官兵冲锋在救灾一线
8月11日,武警甘肃总队继续投入400余名兵力在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村、马莲滩村、小康营村等地开展失联人员搜寻、居民区清淤、物资转移、医疗巡诊等任务。
2025-08-12

直击上海首条穿越长江轨道交通铺轨:地下动脉托举超大城市发展
夏秋之交,在位于地下30余米的越江大盾构浦东转换井内,一辆运送铺轨物料的新能源车以15公里的时速稳稳地行驶在隧道中,数名工人正在进行预制板铺设。这条正在建设的线路就是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在此之前,上海地铁从未进行过如此长距离的江河穿越。
2025-08-12

广东有序开展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8月5日至6日,广东多地强降水天气持续,各地应急力量进行抢险救援、风险排查,有序开展救灾工作。
2025-08-08

这一夜,成都惊艳世界——直击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现场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