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今后10-15年将开展千余项研究
中新社上海1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科学与应用进展情况介绍会13日下午在上海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用中心)在会上透露,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将在今后10年至15年的运营中开展千余项研究,并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和国际合作。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在介绍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进展总体情况时指出,空间站以提供长期微重力、宇宙辐射等特殊环境,以及具有航天员参与、天地往返运输等特殊优势,成为诸学科解决重要科学与应用问题的独特有效途径,也是开展突破性空间新技术试验的重要平台。
经中国百位院士、千余位专家的多年论证,中国已制定出包括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四大领域32个研究主题的空间站应用研究体系,其中,微重力物理科学包含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与热物理、微重力燃烧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方向。
中国空间站还配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流体物理、两相流体、燃烧科学、无容器静电悬浮、高温材料、超冷原子物理、高精度时频、科学手套箱、变重力实验、在线维修装调等20余个舱内科学实验柜和3个舱外暴露实验平台,并正在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2米口径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等一批重大研究设施。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表示,作为中国覆盖空间科学相关学科领域最全、在轨支撑能力最强,且兼备有人参与和上下行运输等独特优势的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计划在轨稳定运行10年以上,在未来开展千余项研究过程中,将围绕重大科技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实现如下目标:
一是在基础前沿重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进入国际科学前列;二是在应用基础和新技术方面,取得系统性认知和重大成果,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对经济、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方面科技供给,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据了解,中国空间站目前已在轨实施18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近两吨实验模块、单元及样品等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近百种,获取科学数据超过265TB。中国空间站项目各领域科学团队已产出系列重要进展与成果,累计发表500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获150多项专利授权,推动中国空间科学与应用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张亮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9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2025-04-30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4月2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并会见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
2025-04-30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
4月29日,主题为“二十五载奋进路 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25-04-30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25-04-28

多部门详解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
商务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27日对外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回应外界关切。
2025-04-28